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⑦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⑧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四、对外开放篇
【主题说明】
我国经济发展,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为什么开放?如何开放?有必要细致把握。
【强化内容】
1.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依据
当今世界时开放的世界。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意义
①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②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④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经济互补,促进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⑥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⑧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
2.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也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①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②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③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⑤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⑦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
⑧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⑨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五、物价篇
1.分析物价变动的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学考前终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