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就业现状。
(2)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评)。
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④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行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⑤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快现代化建设。
⑥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⑦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⑧有利于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⑩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2.就业现状.原因
(1)现状
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就要形势十分严峻。
(2)原因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就业措施
(1)宏观措施
①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②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③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④有效形式:完善劳动力市场及调节机制,合理分配劳动力资源。
⑤重要保障:落实优惠政策和措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微观措施(宏观措施的具体化)
①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市场引导劳动者就业。
④国家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在政策上支持就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⑤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渠道。
⑥调整所有制结构。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就业。
⑦统筹城乡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⑧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⑨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
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另附十七大报告关于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如下:(参考)
①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②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学考前终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