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佛教的影响
有人说佛教就是求神拜佛,这把佛教看得过于简单,也有些片面。课本上有个讨论题,可以帮助我们对佛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你接触的事物中,找一找佛教对我国影响的实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先学生讲,后教师作小结)
教师小结: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后,经历了20xx多年,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如上所说,是消极的,因为它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而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所以容易被剥削阶级所利用。马克思有句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揭露了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宗教来麻痹劳动人民,妄图使人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去相信“神”,把希望寄托于“幻想的幸福”,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佛教对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面。举例来说,我们日常口语中有好多来自于源于佛教的,例如世界、觉司、境界、天花乱坠、一尘不染等。佛教艺术在我国的成就,一种是壁画,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一种是雕刻,以云冈和龙门石窟为代表,这些内容在下面要学到。又如到风景区去玩,我们经常看到有寺庙、有宝塔,这就是佛教建筑物。这些建筑已经成为各地风景轮廓线的标志。再如大家熟悉的小说“西游记”,是用与佛教有关的民间神话和传说故事写成的。总之,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广泛的,这是积极的一面。有一点应提请同学们遵守,宗教建筑和文物,是祖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自觉保护,不得损坏。
佛教是外来的。那么,中国有没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呢?有,这就是道教。课本上是怎么说的?(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植根于中国,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道教的兴起(板书)
(1)道教的兴起及思想来源(板书)
道教先在民间流传。东汉末年,战乱、瘟疫和饥饿频繁。这就使最早的道教组织成为农民起义军的组织,是什么组织?(黄巾起义的太平道)。太平道以及后来的五斗米道,就是属于道教早期的教派。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才被官府所利用。
道教和佛教是不同的的宗教。佛教把举行宗教活动和供奉神像的建筑叫“庙”、“寺”、“庵”。道教一般称“观”、“宫”,例如“三清观”、“玄妙观”等。道教创立时的思想来源,主要是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秦汉时期的神仙艺术。
先说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道家学派是谁创立的?(老子)。到东汉时期,老子已死去700多年,道教以他为“教主”,并尊奉为“太上老君”。实际上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后来的道教也吸收了一些老子关于“道”的学说,这是道教的一个思想来源。
道教的另一个思想来源是秦汉时期盛行的神仙方术。什么叫神仙方术?进入封建社会,帝王、贵族的享受更为豪奢,梦想长生不死,把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于是出现寻仙求药的活动。搞这种迷信活动的人称方士,自称能通神仙。到西汉初年还出现寻求不死的药,吃了不死的药可以飞升上天,还搞什么炼丹,炼丹的方法就叫方术。方士正是神仙说的编造者和鼓吹者。下面先介绍早期的道教。
(2)早期道教——太平道、五斗米道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谁?(张角)张角就是太平道的道领。他懂得医道,一面治病,一面传道,用“符水咒说以疗病”,就是念着除灾降灾的词句(叫符咒),把符咒纸烧成灰放入水中,让病人饮服。他给穷人看病,从不要钱,穷人都拥护他。后来他打出了以黄(天)代苍(天的)旗号起义。
道教的另一支叫五斗米道。在黄巾起义的鼓动下,东汉顺帝时由张陵创立的。张陵,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凡信教入道的人每人要交5斗米,相当于一个人的5天口粮,所以叫五斗米道。课本上有幅四川青城山的画,青城山是道教名山,相传张陵曾在山上的天师洞讲道,所以成了道教胜地。青城山在四川灌县西南15公里,山上峰峦迭嶂,古木参天,景色清幽,有“青城天下幽”之誉。张陵传道出了名,后人称张陵为张道陵,道教徒尊称他为张天师。由于道教搞什么除鬼捉妖的,所以民间有张天师捉鬼的流传。
第20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