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
1为提高教学效果,宜尽量采用电教手段(手法可多样,如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采用教师边讲述边写投影形式,重要的年代、地点、人名、族名亦可由学生书写投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为讲清楚各民族的发展线索,教学宜采用图示法,结合讲述议论法。
3.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图画,以期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课讲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国现在的边疆地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知道,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强盛的时期。为什么说它们是非常强盛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四课“和同为一家” ——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一、突厥汗国的兴衰
唐朝初年,在北方有一个强大的帝国,是突厥人建立的地域辽阔的大汗国。请看地图《唐朝前期的疆域》。我们前面学习过哪些北方的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匈奴、柔然、鲜卑
继鲜卑之后,在隋朝统一全国之前,居住在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人兴起了,和前面的少数民族一样,突厥人也是游牧生活。除了放牧,他们还善于冶铁,并且形成了自己的文字。因此很快迅速建立了一个大汗国,中心是蒙古草原,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长城一带,东到辽海,西到中亚。不仅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都臣服于它,连西域的许多国家也都是它的属国。(显示突厥的政权和经济状况。)
隋朝统一中原以后,突厥分裂成两个汗国,实力削弱,曾经归附过隋朝。但是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东突厥的首领颉利可汗却屡次率领军队侵犯中原。直到唐太宗即位后,还上演了一次“兵临城下”。唐太宗即位的第二十天,颉利可汗率兵偷袭,竟然到了长安城外的渭水便桥旁,还派了使者到城里打探虚实。当时长安城里的兵力不多,因此人心惶惶。该怎么办呢?(显示突厥的首领)
唐太宗临危不乱,他果断地扣押了东突厥的使者,只带了六个骑兵出了玄武门,来到渭河边,与颉利可汗隔河相对。他义正词严地责备颉利,使颉利可汗理屈词穷。另一方面,唐太宗派将领整顿军队,列队而出,表示决一死战。颉利可汗摸不清唐朝的实力,看到唐军队伍严整,不敢贸然进攻,只好退兵,这真是一出惊险的“空城计”。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一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www.yf1234.com
兵退以后,唐太宗亲自训练大量骑兵,每天召集几百人练习弓箭。他对将士们说:“无事之时,朕当你们的教师;突厥来犯,便做你们的将军。”这样奋发图强,唐军的战斗力很快提高了。几年以后,乘突厥内部混乱,唐太宗派李靖率领十万大军征讨突厥,颉利可汗措手不及,仓皇逃走。唐军经过一番万里长途追击,加上略施小计,终于擒获了颉利可汗,打败了东突厥。怎样对待他们呢?请看材料——
学生回答:
唐太宗不仅没有杀一个俘虏,反而封突厥贵族做新设立的都督府的将军,统领原来的部众。还允许上万突厥人居住在长安。(显示突厥与唐朝的关系)一些民族的首领,到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太宗为“天可汗”。这个称号说明唐太宗是当时各个民族首领公认的皇帝。不久,古老的“丝绸之路”恢复了畅通,西域各国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下。唐高宗时,灭了西突厥。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北地区。请看地图。
在突厥的南面就是青藏高原,现在高原上居住着什么少数民族?
学生回答:藏族
对。其实他们的祖先在秦汉以前就居住在这里了,被称为唐旄发羌,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绵羊、山羊、牦牛;战胜了高山和风雪,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藏族在血缘上属于黄种人华南族群,与华夏族很接近;在语言上属汉藏语系,与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吐蕃,开始与汉族中国交往。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