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三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三

浏览次数: 649次| 发布日期:06-12 15:23:45 | 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学网,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三,

(三) (投影)

1.生活及习俗:狩猎、农耕、穴居(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 人生活在哪里?其习俗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议论、回答) 是生活在我国长白山、黑龙江流域的古老民族。他们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活,主要从事狩猎,也从事农耕,种植粟、麦等作物。为了抵御严冬, 人掘地为穴,上在架上覆土,相聚而居。

2.渤海政权的建立(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说一说粟末 的发展和建立政权的情况(学生看书、回答)。 有许多部。唐初,居于黑龙江下游两岸的黑水(今黑龙江)部(提示学生,在讲辽金时期时还要着重提到)和生活在粟末水(今松花江)的粟末部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粟末部文化程度较高。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与唐通好。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大祚荣就专以渤海为国号。渤海受唐朝文化影响较深,经济文化发达,史称“海东盛国”(讲述时,强调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

3.渤海与唐的关系(投影片)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渤海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渤海都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仿唐长安城建筑,布局对称严整,是当时东北最大和最繁华的城市(指导学生看“上京龙泉府遗址示意图”和“石灯塔”图画)。渤海政权自建立起,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入长安学习。有的人在唐朝考中进士,有的学成回国在政府中任要职,这些留唐学生大力传播了中原文化(该部分内容系课文小字,如时间不够可不讲。温庭筠诗可着重点一下“车书本一家”的含义)。

(四)南诏(投影片)

1.南诏的统一:(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南诏政权是怎样建立的?(指导学生看书、 议论、回答)唐朝时,在云南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在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诏,即六个较大的部落。六诏当中包括有今天彝族(提示学生注意“彝”字写法)、白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其最南的一诏称南诏。8世纪前期,南诏势力强大起来,首领皮罗阁统一了六诏。738年,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南诏政权正式建立(课本小字“皮罗阁设计灭五诏”的传说,由学生阅读)。

2.南诏与唐的关系(投影片)

南诏和唐关系密切。南诏立国165年,历代国王继位都受唐册封。为了发展南诏的经济文化,南诏王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成都(副板书)学习。汉族工匠也大批进入南诏,他们带去了精湛的手工技术,促进了南诏丝织、冶铁和建筑业的发展。著名的大理千寻塔就是汉族工匠帮助建立的。它是汉族人民和西南各族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指导学生看“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彩图,说明其高超的建筑工艺,并强调大理三塔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五)吐蕃——藏族祖先(投影片)

1.习俗和特点:游牧、农耕、冶作、尚武(边讲述、边投影)

(提问)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他们生活在哪里?生活习俗有哪些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议论、回答〉强调本目的也是本课的重点)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他们有的从事游牧,有的从事农耕。饲养牦牛、猪、马和独峰缤纷(可略提独峰驼和双峰驼的区别),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他们用牦牛毛织布,住在毡帐里。他们能制作精美的金属器皿,制作的铠甲坚实耐用,就连劲弓刺刃也很难剌破。其习俗崇尚勇敢,以战死为荣,几代战死之家,被称赞为“荣誉甲门”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如时间不够,该部分内容可略讲,指导学生把课文要点记住)。

2.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边讲述边放投影片)

(提问)青藏高原何时得到统一?完成统一大业的英雄是谁?他把都城定在哪里?(学生看书、议论、回答)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赞普。他平定的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的叛乱,又打败了邻近一些部落,统一了青藏高原。这是青藏地区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完成统一后,松赞干布定都逻些(今西藏拉萨)。从此,吐蕃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统一政权时期(讲述时,指导学生看“唐后期疆域图”,强调松赞干布是统一吐蕃,而不是开始建立吐蕃政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四课 和同为一家 教学设计示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