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复习及练习讲评
知识与能力:
1.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点,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学会利用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对电解池、原电池等电解原理实际应用的电极材料和电极反应式判断和书写;
3.解决好电子转移的关系来完成电解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点的简单回顾,以及考点的归纳分析,进一步在练习上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在讲评中强化一些概念和多增加一些注意点,以协助和补充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后通过抓主干去枝叶来拓展思维,在头脑这高层领域里对知识点的有新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循序渐进的思维历程,在研究和探讨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课 型:练习研讨课
教学重难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考点以及对练习的把握,如何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开动脑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考点归纳】本章教科书以“能量转化”为主线,首先学习了通过实验测定方法和理论方法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然后学习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二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起阅读P26--27)
【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点,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二】电解原理极其应用
1.电解池判断
2.电极反应
3.电解有关计算的方法规律
【考点三】原电池工作原理极其应用
1.原电池判断
2.电极反应
3.化学电源
【题1】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D)
A.反应物的状态 B.生成物的状态 C.反应物的多少 D.表示反应热的单位
【解析】反应热指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与物质状态有关,与表示反应热的单位无关。
【题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 kJ•mol-1
B.C2H2(g)+5/2O2(g)==2CO2(g)+H2O(l) ΔH=-2b kJ•mol-1
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 kJ•mol-1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1
【解析】放热反应中ΔH <0,所以B、D错误。生成1molCO2时放出b kJ的热量,所以,生成4molCO2时放出热量为4b kJ,所以A正确。
【题4】已知:①C(s)+1/2O2(g)==CO(g) ΔH1=-110.35 kJ•mol-1
②CO(g)+1/2O2(g)==CO2(g) ΔH2=-282. 75 kJ•mol-1
③C(s)+ O2(g)== CO2(g) ΔH3,则ΔH3等于 (D)
A.+172.22 kJ•mol-1 B.- 172.22 kJ•mol-1 C.+392.92 kJ•mol-1 D.- 392.92 kJ•mol-1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①和②式相加可得③式。所以ΔH3=ΔH1+ΔH2。
【题5】1L0.1 mol•L-1agNO3溶液在以Ag作阳极,Fe作阴极的电解槽中电解,当阴极增重2.16g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设电解按理论进行,溶液不蒸发)(C)
A.溶液的浓度变为0.08 mol•L-1 B.阳极上产生112mLO2(标准状况)
C.转移的电子数是1.204 1022个 D.反应中有0.01mol的Ag被氧化
【解析】Ag作阳极,Fe作阴极,电解1L0.1mol/L AgNO3溶液,阳极电极反应:Ag→Ag++ e-,阴极电极反应:Ag++ e-→Ag,当阴极增重2.16g,即有0.02mol Ag析出,转移电子0.02mol,C正确。同一时间段内,阴、阳两极通过电子量相同,所以溶液的浓度不变,A错。阳极上Ag失电子,被氧化,阴极上Ag+得电子,被还原,析出0.02mol Ag ,故B、D错。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