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音乐教案小学音乐教案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

浏览次数: 902次| 发布日期:06-12 14:16:15 | 小学音乐教案
标签: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案,小学音乐课教案,http://www.yf1234.com 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
师:从这样一首《天地之间的歌》,你感受到什么呢?
2、模唱“啦”的旋律
3、跟磁带学唱
4、解决难点
(1)切分节奏(口念——拍手——词——跟唱旋律)
(2)二声部合唱
5、完整的演唱歌曲
 (看指挥演唱——分角色演唱)
三、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唱唱旋律
1、听《往事难忘》
师:(弹奏)熟悉这样的旋律吗?是歌曲《往事难忘》,这样的旋律来自英国作曲家贝利的《很久以前》。
2、模唱
师:我们跟着来轻轻唱一唱,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
    将相同的旋律编号。
    当唱到(1)(3)时,轻轻的拍手用 X  X  X  X ||伴奏;
唱到(2)时,用 X  —  X  X  ||伴奏;唱到(4)时,用 X  —  X  —  ||伴奏。而第二声部都是 1 7 6 5 </P< p>
3、二声部合唱
二、完成旋律。
师:《很久以前》中有很多的旋律是重复的,我们在创编旋律的时候也可以用。
1、  分析
师:那么还有个条件,我们得看看要求创编的这一旋律是几拍子的。看(出示),那么6/8拍的含义是?
2、  创编
师:那么,你能听出,我弹奏的是哪一节奏吗?
6/8   X X X  X X X  |  X .    X  .   ||
6/8   X X X  X X X  |  X  X  X  .   ||
现在我们先来唱一唱第一条旋律。(跟琴模唱)
那么,下面的那条节奏就让你们来创编了,让其成为一条完整的旋律。
3、  交流演唱评价
三、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听  《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比较音色,音区,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进一步提高音乐的综合能力,感受音乐形象。并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区、以及不同的演奏速度、力度和不同的音乐节奏,感受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我们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在这首交响童话里,每一个角色都由特定的乐器来表现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并完成书上的连线。听完了故事之后,说一说这个交响童话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呢?
(交流)
那么在下节课中我们来感受每个角色,而且还演绎下每个角色。
(第四课时)
这里有几个角色,这些角色有什么性格特点呢?是怎样通过音乐来表现的。
首先是乐器的选择上——音色特点
然后根据本身的性格特点在音区、力度上的变化。
(选取主题分析)
表演部分(小组划分角色)当听到你所表演的角色音乐时候,通过肢体等语言来表达。


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第10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