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老人(7)以为有《黍离》(8)之悲也。
认为 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淮 左(9) 名都,竹西 隹 处(10),解 鞍 少 驻 初程(11)。
淮水东面的名都 亭(所在的)美好去处 解下马鞍稍作停留刚刚踏上征程
少同稍,稍微。初程:开头的一段路。左: 古人在方位上以东为左。
分析: 起笔写小驻“名都”扬州。本来作品主题的主调是感时伤乱,而起笔不写扬州的荒芜景象,却着笔于忆旧: 先点出“名都”,再借用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中的赞语,以“隹处”来点染,只八个字,概写了昔日扬州的繁华。接下去,写“解鞍少驻”既突出了对名城风华的仰慕,又表明忆旧是为了伤今。那么,概写昔日扬州的繁华又为了什么呢?
过 春风十里(12), 尽荠麦青青。
经过(过去的)春风十里的扬州路 全是青青的荠菜和麦子
“荠麦青青”定语后置句
分析: 作者只用十个字概括了扬州浩劫之后的荒凉。一方面用“春风十里”和上句“竹西隹处”互相呼应,铺叙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扬州的荒凉;另一方面,用“尽荠麦青青”铺写荒凉景象,一个“尽”字,以夸张手法突出景物全非的思绪,情调低沉。同时“荠麦青青”的情景又和《诗经·黍离》“彼黍离离”相吻合,从而真切地表达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含义是丰富的。
然而是谁造成这样的荒凉呢? 作者进一步揭示扬州变化的原因。
自 胡 马 窥 江 去 后(13), 废 池 乔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12、宋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