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书《洛阳名园记》后...,
教学目标:
1、 根据文意和语句线索理清本文层次,了解正确的分析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剖析结构层次的基本方法。
2、 理解作者怎样以雄辩地事实和严密的推理层层深入地进行说理。
3、 积累文言文的虚词、实词,复习文言文的有关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1、 能抓住文章中显示出层次推进的几个关键,从而理解该文的层进式结构。
2、 把握文中第三层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李清照简介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出身名门,亦知书断文。
生平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后赵明诚屏居乡里10多年。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
创作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从李清照北宋时期创作的为数不多的诗、文中可以看出,她的生活领域和精神境界是比封建社会一般女子宽阔的。基于对北宋王朝现实政治的清醒认识,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中,她提出\"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青今具在\",主张吸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宣和三年写于莱州的《感怀》诗,表达了对于官场庸俗生活的厌恶。另外,在早年她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总之,她的诗、文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书《洛阳名园记》后...
书《洛阳名园记》后...
浏览次数: 711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