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二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离骚(节选)

语文教案-离骚(节选)

浏览次数: 882次| 发布日期:09-07 18:57:44 | 高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高二语文选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语文教案-离骚(节选),

  四、学生自读全诗,重在掌握文字的读音并搞懂其含义(可按“教材提示”分层情况,将全诗分为两步自读)。

  可设计如下思考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诗意:

  1.第一层那些诗句表明作者受屈遭贬的原因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2.第二层那些诗句表现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五、结合上述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简单串讲、归纳、小结。

  教师归纳、小结诗句参考:

  ①受屈遭贬的原因:“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②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以及整个第六节内容。

  ③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④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难”;(注:此乃第一层中的文字)“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

  2.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来。

  板书设计

  《诗经》(春秋)——《 离骚》(战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离骚:遭遇忧患        

  《诗经》现实主义——《 离骚》浪漫主义

 课文内容:

  ①受屈遭贬的原因

  ②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③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

  ④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并组织学生翻译原诗。

教学难点

  将原诗翻译成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由此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诗歌文字掌握的熟练程度。

  2.检查一下学生对所谓浪漫主义的理解是否正确(通过了解他们找出的诗句)。

语文教案-离骚(节选)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二、教师对检查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1.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①思想内容可以用“导语”中提到那两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加以概括:“路漫漫其修远兮”恰恰表明诗人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吾将上下而求索”又恰恰证明诗人不屈不挠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艺术特点我们重点分析诗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风格。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有关浪漫主义的含义:“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根据这一标准再来检测我们在作业中所找出的诗句是否正确。(教师提出自己找到的诗句)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即兰蕙,草本植物,开淡绿色花,气味很香;茝:古书上说是一种香草,即白芷。在此均是用来比喻一种高尚的品德。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其中的那种联想力和想象力)再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亦是如此;而“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和“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则体现出了夸张的手法和热情奔放的语言。这与《诗经》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等诗句相比,在风格上的不同点是显而易见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语文教案-离骚(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