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地细节,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有许多见闻,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概括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文中有一段对杀人处的描写,你从这段杀人描写中读到了什么?(可联系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对杀人场面的描写来分析。)
3、沈从文记叙了逃学时偷偷学游泳的事情。于是,他的一生便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请从文中找出水对沈从文有着怎样影响的语句,试结合你所知道的说说水对沈从文的影响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
二、根据自传的写法和要求,为自己写一篇自传,7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知识积累】
1、琅琅(láng)上口 强悍 傀儡 殴斗 奚落 竹篙(gāo)
鳜(guì)鱼 缝罅(xià) 擘(bò)画 斟酌 誊(téng)录
臃肿
2、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
3、字数生平和思想演变过程 顺叙法和倒叙法 顺叙法
【能力训练】
1、“小书”指的是课本知识。“大书”指的是大自然和人间生活。
2、声音:“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夫把刀割尽他喉咙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的大黄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拔刺的微声。”
气味:“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
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音、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并非不爱学习,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从沈从文的经历可以看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和的关系。人应该取法自然的活力,汲取自然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行。孩童的天性是游戏,儿童身上的“野性”正是其天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了适当的“野性”,也就没有生命的敏感、好奇。也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创造力。(回答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3、他的逃学和我们所说的逃学是不同的,它的不学是为了更好的学。从文中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来:“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的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
【拓展训练】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