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教案1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
削: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
葱c ōng:青色。
袅niǎ o:细长柔弱。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渺mi ǎo小:藐miǎ o小。
潇洒: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浣huà n妆:梳洗打扮。浣,洗,洗涤。
玲l íng珑l óng:(东西)精巧细致。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壑hè :山沟或大水沆。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刘大杰(1904~1977),文学家,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博览世界名着,撰《支那儿女》、《昨日之花》等作品。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建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颇受赞誉,还着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关于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着,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着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刘大杰先生的《巴东三峡》这一篇,是传统游记的典范,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游记精华之一。刘先生是从宜昌起,逆流而上地游览三峡的。他按照游览的顺序——从西陵峡、巫峡到瞿塘峡一一描绘了三峡中各处不同的水势与山势,大到高峰险滩,小到石崖上倒悬着的红色、紫色的小花,全部收入笔下。应该说,刘大杰先生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精妙的山水画,三峡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10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写三峡地势险恶。
第二部分(3~9),分述三峡各段的地理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3~6),西陵峡:共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
第二层(7、8),巫峡:最奇险最美丽(山、水、云)。
《巴东三峡》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