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

浏览次数: 155次| 发布日期:09-07 18:38:43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

    一、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课文
    1.师: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
    2.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
    二、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师: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本文就是一篇人物通讯,它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思考回答: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三、略读训练
    1.给学生讲授略读技巧(见参考资料)。
    2.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默读完课文。要求:    
    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捕捉关键信息;
    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理解课文所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
    精神和卓越贡献。
    板书设计
    1  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简介。
    第二部分(从\\\'50年代末”到“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写激发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从“袁隆平回到学校”到“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写袁隆干确定研究课题和初步展开研究。    
    第四部分(从“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到“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五部分(从“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到“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成功。
    第六部分(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到结尾),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世界影 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
    教学执行时间:20xx年10月19日
    一、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 [2]  下一页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