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醉翁亭记教案12

醉翁亭记教案12

浏览次数: 267次| 发布日期:09-07 18:37:55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醉翁亭记教案12,

醉翁亭记教案12

    《醉翁亭记》复习导学
    复习目标:1、巩固课文中的关键文言实词,熟练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准确理解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复杂感情
    基础知识巩固复习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朝代)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又号__________,是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家。
    2、实词积累:
    壑 蔚然 深秀 翼然 临 自谓 意 霏 
    归 暝 芳 发 
    秀 伛偻 提携 山肴 蔌 射 苍颜 颓然 
    觥筹 已而 阴翳
    3、熟悉课文,自读3分钟,齐背。
    4、课文思路梳理:文章先说明 ____________的位置,建造者和命名的由来,接着写醉翁亭一带的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景色,再写作者和宾客的游玩和宴会,最后写傍晚游人各自回家,作者酒醒后写了这篇文章。 
    能力提升,体验中考零距离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0题。(13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环滁皆山也 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 
    8.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2分)
    9.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答: 
    10.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1] [2]  下一页


醉翁亭记教案12

《醉翁亭记教案1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