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健康知识饮食健康日本的拉面文化

日本的拉面文化

浏览次数: 380次| 发布日期:09-07 20:53:26 | 饮食健康
标签:饮食健康知识,饮食健康小常识,http://www.yf1234.com 日本的拉面文化,
194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安藤百福的日本人偶然经过一家拉面馆。他发现拉面馆的生意异常火爆,里面早已客满,而店外还有30多位顾客在排队等候。发生在拉面馆前的这一幕给安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3年后,他研制开发出了风靡全球的方便面。
  日本人酷爱吃拉面,如果你对日本人最喜欢的饮食做一个简单的调查的话,拉面肯定会和高级寿司一样排在前几位。
  据说在16年前,东京一家老字号拉面店“大胜轩”的老板,在他太太过世后便关门歇业。一个月后,当老板回到店里时,惊讶地发现大门上贴满了顾客留下的纸条,内容全部都是要求他重新开门营业。“汐留”也是东京的知名拉面店,店里的主厨是老板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找到的名厨。这位主厨名气大,脾气也怪,他一天只做800碗面。800碗做完,不管店里还有没有吃到面的顾客,他都不会破例再多做一碗。因此,尽管“汐留”拉面的价钱是其他拉面馆的4倍,但是顾客却仍然络绎不绝。有时候,客人为了吃到一碗“汐留”拉面,需要排上1~2个小时的队。
  虽说日本拉面现在已自成一派,但追根溯源,日本拉面最早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在17世纪的时候,中国著名学者朱舜水来到日本,一位名叫水户黄门的日本将军久闻他的大名,于是便邀请他到家中作客。受到热情款待的朱舜水为回报水户黄门的盛情,便将从中国带来的拉面烹煮,请水户黄门品尝。这一品尝,也就拉开了日本拉面的历史。
  到了20世纪初,拉面开始成为日本人喜闻乐见的一种美食,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日本人的餐馆。据有关史料记载,1912年,日本的报刊上开始出现介绍中国面食烹饪方法的专栏,日本各地经营拉面的中餐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其中仅东京地区就有1 000多家中餐馆。位于东京浅草地区的“来来轩”,据说是日本第一家拉面馆。“来来轩”创办于1910年,餐馆的规模虽然不大,可是店中几位青年厨师的手艺却很高超。这几位厨师原先都是横滨“中华街”上的名厨,烹制的拉面口味十分正宗。
  拉面的味道主要集中在汤里。因此,许多人都称汤汁是拉面的灵魂。当服务员将一碗拉面端上来,有经验的顾客会先喝一口汤,根据汤的口味,便能大致品尝出这碗拉面的优劣。
  刚开始的时候,日本的拉面都是用猪肉和鸡架熬汤,后来,厨师们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和喜好,尝试着在汤中加入日本人喜欢的鱼肉和海菜,不断改革拉面的汤料,变化拉面的口味,制作出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拉面。到“二战”开始的时候,日本拉面已形成了东京的酱油风味、北海道的大酱风味和九州的猪骨风味这“三大汤系”。
  酱油风味拉面的汤汁是以鸡骨为主料,配上鲣鱼、酱油一起熬制,并以紫菜吸收汤汁表面的油脂,整体口味比较清淡。北海道的大酱风味拉面,其汤汁的特色是甘醇香浓,汤中集合了猪骨、鸡骨和新鲜蔬果的精华,而且油脂比较丰富。这是因为北海道的天气非常寒冷,油脂多点可以让汤的温度保持到拉面吃完,而碗中的残汤却仍然热气腾腾。九州的猪骨风味拉面大约诞生于1937年前后,其最特别的环节在汤里。这种拉面的汤要用猪的不同部位的肉骨,用文火长时间熬煮成乳白色的浓汤,出汤的时候,还要加入一种用8种不同配料制成的独特调料,味道鲜美无比。
  除了酱油风味、大酱风味和猪骨风味这三大拉面体系之外,日本还有一种饶有情趣的面条——“曲水流面”。
  吃“曲水流面”,通常先要饮酒助兴。饮酒小酌的餐室是一间日本传统的小木屋,就餐者席地盘腿而坐。酒过数巡,客人都微有醉意时,身着和服的服务员小姐便会将他们领到屋后的院子。院子里花木扶疏,筑有玲珑假山,还有一条小溪环山曲折而流。在溪流边,架设着一条1 m多高、数十米长的竹槽,循着溪流的曲折,竹槽从假山边上的一间小屋内延伸出来,竹槽里也是流水不绝。服务员小姐让客人们在小溪两旁的方凳上坐下,随即给每人送上一只放有调料的小碗和一双筷子。只听一声召唤,假山边上小屋里的厨师便把刚下好的面条一筷一筷间隔地放入竹槽。面条顺流而下,客人们则将筷子插入竹槽,边捞边吃,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1] [2]  下一页


日本的拉面文化

《日本的拉面文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