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综述
三年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综述福建省泉州惠安五峰中学蒋拱伟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
陶行知说过:行动的生活与生活的磨擦,便包含了行动的主导地位……行是知之始,即行即知,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
江泽民也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经验。
…… ……
遑论其他,语文学科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诸多学者认为语文离不开"实践",离不开"情境",才能"体会、感悟"。这充分说明语文学科与外延学科或课程有着"剪不断"的关系。那么,如何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语文资源的整合,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和意识,现阶段显得尤其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次提到"实践"二字,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同时,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有着独特的弹性,给予探索者很大的研究空间,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课标的明确意思,恰如打开真正的天窗,让我们见到了另一番天地,让我们真切地感到母语应焕发的生命力!
在众多理念的基础上,尽管我县尚未实施新课标,但从20xx年接手的起始年段,笔者便提出"迁移·联系·拓展"大语文实践设想,引导学生关注乡土人文资源对语文教学与学生自身的作用,通过整合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囿于四壁徒墙的教室,狭隘了四野,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家乡本土人文的热爱之情,将来更好地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改变家乡。
家乡——崇武镇,"中国石雕之乡",素有"南方北戴河"之称,美名远扬,其中富有特色的民俗人文,引多少游客向往。石雕业与旅游业,已成为崇武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富有特色的石匠与惠东女也早已成为无法"复制"的"品牌",但我们的学生了解他们有多少呢,尽管他们的父母都是这样的人。据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当谈薄。为此,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翻阅了相关地方志材料,购买本乡土名人著作,针对丰富的乡土资源,我设计了"一个主题,贯穿三年"的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目标,确定内容,展开丰富的话题,拓宽学习语文的视野。
1、主题:你了解身边的家乡——崇武的人与事吗?
2、目的与意义:激发学生认识、热爱、建设、改变自已家乡的热情,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互助精神,锻造学生健全的情感与价值观,学会与人相处,与社会相适应,与自然相协调。
3、各阶段活动内容:
初一年:
①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找祠堂活动
②民谣,你唱,我也唱
③崇武古城,那堵不倒的墙
④我那可亲可敬的石匠父辈们
初二年:
①云游崇武民间诗海
②多少庙庵风雨中
③佳联妙对庙柱觅
④寻觅闽南崇武农谚的足迹
初三年:
①古老而神奇的民俗风情
②惠东女服饰发展史
③走近——(惠东女人名)
④崇武石文化
以上内容为三年初中语文综合性生活探究的话题,或是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引导的方向,本着"只求过程,不问收获"精神,想方设法去收集信息、去处理信息,去实践、去探究。这在小学探索性学习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升,又为高中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三年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