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

浏览次数: 771次| 发布日期:06-12 15:25:44 | 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学网,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

2.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结合地图,简述澶州之战的经过,明确澶州和东京的位置)

北宋在获胜的情况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同辽达成和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8页的相关内容,思考:澶渊之盟对辽宋双方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有不同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有据,鼓励创新观点)

讨论结果归纳:对辽的影响:(1)辽从战争中安然脱险,“不胜而胜”;(2)每年从北宋那里获得大量“岁币”,经济实力增强。对北宋的影响:(1)北宋“不败而败”,“岁币”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这也是导致北宋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2)“澶渊之盟”是北宋屈辱的象征;(3)暂时结束了宋辽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北宋国内经济文化的发展。

评价:澶渊之盟是辽宋之间长期对峙、势均力敌的产物。一方面,它暂时满足了契丹贵族掠夺的愿望,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对北宋而言,它使一个屈辱的合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但这种以“岁币”换和平的方式,也是北宋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如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长期的战争局面,维持了双方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的。

四、夏宋间的战与和

1.西夏的建立

(1)党项族的兴起

引导学生回忆“五胡内迁”的有关知识,明确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唐末五代时,成为西北地区一股强大的势力。(屏幕显示党项族的相关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元昊建立大夏国(1038年、兴庆)

结合“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西夏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古今地名)

思考:为什么说元昊也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与耶律阿保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西夏的建立和发展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有重要意义,元昊和阿保机一样,既是本民族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

随着西夏的强大,它与北宋的关系又会怎样呢?

2.宋夏关系

对照宋辽关系,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请同学们比较“宋夏和议”与澶渊之盟有什么不同?(学生参照澶渊之盟,讨论回答“宋夏和议”对双方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夏在与北宋的交往中,积极学习中原文化,还设立太学,把很多汉文书籍翻译成西夏文,不仅促进了西夏的发展,而且使党项族与汉族的关系更加密切。

归纳总结:

本课内容是“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实际上是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之间既有刀兵相见,更有和平相处。请同学们归纳出北宋与辽、西夏关系中的重大事件。然后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事情,不同于异族的侵略。

课后学生活动提示:

请同学们收集整理杨家将故事中的精彩片断,写成文章在班级内交流或者进行讲故事比赛。


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第十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