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十三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三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

浏览次数: 408次| 发布日期:06-12 15:24:00 | 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学网,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十三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

(2)中书省位于何处?相当于现在的哪些省区?

(鼠标点击中书省位置,学生指出包括今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

(3)最大的行省是哪个?其最北部到达哪里?

(依次闪现各行省区划,学生比较面积大小)

(4)元朝是如何管理台湾的?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鼠标点击形势示意图上的琉求)

学生回答: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求。

师生共同总结:元朝时的琉求即今天的台湾,三国时称夷洲,当时台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4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台湾称琉求,大陆商人常到琉求贸易,移居台湾的人日益增多,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了。

(5)元政府对西藏采取了怎样的管理方法?汉、藏两族的关系如何?

(鼠标点击形势示意图上的宣政院辖区)

师生共同回顾汉藏两族的关系:唐朝时,藏族的前身吐蕃人的部落日益壮大起来,过着农耕和游牧的生活,他们勇敢善战,统一西藏各部,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放录像《文成公主》片断,了解唐朝时汉、藏两家的亲密关系)文成公主入藏,表明汉藏两家已合同为一家,这一历史的见证,迄今仍保留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到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属于中央。

元朝在行政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同时,还非常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大屏幕显示八思巴朝见忽必烈图)点明忽必烈封藏族人民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为帝师及八思巴创制蒙古文和朝见忽必烈等都反映了中央与西藏的密切关系。

师强调: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妄图分割祖国领土的行为都是逆人心而动,都终将被历史的车轮辗得粉碎。

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1)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2)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之间的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内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民族融合(板书)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略。

师(出示课件)小结表现:(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内迁;(3)契丹、女真族汉化;(4)回族开始形成。

(师补充回族的形成)

回族是我国回回族的简称,它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大约从7世纪中叶以后,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来到中国经商,逐渐定居在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和长安等地,被称为“蕃客”。(2)13世纪初,蒙古军队西征期间,又有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来到中原,散居于我国各地,他们在元代的官方文书中被称为“回回”。后来,他们由于通婚和经济文化联系,同汉人、蒙古人、畏吾儿人等经过长期融合发展,到元朝末年开始形成一个新的人们共同体,具备了一个民族的雏型。(3)明朝建立后,逐渐融合成为回族。

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各民族的大融合,进一步促进了各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在民族融合的和谐乐章中也存在着不协调的音符——元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五、民族分化政策(简单了解)

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回答如下问题:

(1)民族分化政策实行的目的,其主要内容?

(生回答)略。

(2)民族分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课件显示几种观点:①民族矛盾;②阶级矛盾;③其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十三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