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第七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一

第七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一

浏览次数: 970次| 发布日期:06-12 15:22:35 | 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教学网,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第七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一,

2.投影:“剑南、南川及淮南道皆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已满天下,有乘敬授之道”——唐节度使冯宿秦文

对投影内容教师稍作解释。提问:上述活动,同学们发现了我国出现了哪一重大发明?由此进行板书。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2.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教师布置学生看书,并让一学生朗读课本30页下列文字:

“雕版印刷是把要印的书稿反刻在一块块木板上,让字面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为正字了。”

教师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此项实践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这种印刷术是人们从印章和拓石中受到启发而发明的。

印刷术是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方法,我国很早就有了好几种复制文字和图画的方法,如印章和拓石,这就是印刷术的先驱。

印刷术的发明,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生活的体验,来自于具体的实践,离不开人们的观察、思考、创新。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我们的行动,做科技创新的有心人,去总结、探索、创造、革新,成为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物。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多媒体投影:《金刚经》

教师作如下介绍: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现在所看到的《金刚经》,长约488厘米。卷首为佛像画,后为经文。画着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法的神话故事,四周环绕的天神也在静听,大家神色肃穆。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字体整齐,浑朴厚重,着墨均匀,刀法纯熟,是优美的版画艺术。

请大家看最后一行字,你有怎样的发现呢?

教师念“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警造普施”,并作进一步的解释。即这部《金刚经》是一个叫王玠的人在成通九年即公元868年为他父母祈福消灾而刻印的佛教经书。这样,这部《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雕版印刷术的贡献

隋唐时期,雕版印刷“熟练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此后,逐步传到国外,唐朝时期,朝鲜和日本来我国的留学生学到许多工艺技术,包括印刷技术。十二世纪,我国的雕版技术传到埃及,并西传到欧洲。雕版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伟大贡献。

教师进一步提问:本节课我们所讲的印刷术,与北宋毕昇发明的印刷术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本节课为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为活字印刷术。

教师进行比较后进一步提问: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雕版印刷是活字印刷的基础。

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印刷已进入到什么时代?

学生回答:电脑排版、机器印刷。

教师进一步解答如下:今天,世界印刷业已告别传统的印刷手段,告别了过去铅与火时代,进入光电一体化阶段。世界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我们在为我们祖先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要面对现实,发奋努力,勤奋学习,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教师提问:隋唐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天文学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

师生简要回忆隋唐以前我国天文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教师指出,隋唐时期,我国天文历法成就继续走在世界前列。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著名天文学家。

三、天文历法

僧一行测量子午线(世界第一次)(板书)

多媒体投影:1.僧一行 2.地球经纬线知识

僧一行,原名张遂,从小刻苦学习,青年时代已掌握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以学识渊博闻名长安。唐玄宗时候,一行主持修订新历法,对天文现象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和研究,724—725年组织了全国13点的天文测量工作。从天文学家南宫说测量的数据中,得出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合现代131.3公里)的结论。这个数据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这与现在计算北纬34°5地方子午线一度弧长110.6公里,仅差20.7公里,子午线就是经线。唐代测出的子午线的长度,还有一些误差,但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第七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设计示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