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
华东师大二附中 杨 冰
[教学目标]
1.知道活字印刷术、火药的发明与传播;苏颂和韩公廉与水运仪象台;贾宪与“贾宪三角”;秦九韶与“大衍求一术”;李冶与“天元术”;沈括与《梦溪笔谈》;掌握宋代主要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2.解释宋代科技辉煌的原因时,通过多维度史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对前人观点大胆质疑,启发学生注重从宋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出发理解此问题,从而感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
3.通过学习宋代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代主要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难点:宋代科技辉煌的原因。
说明:
如何突出本课的历史感,即注重科技发展的历程,而非历史上的科技,是设计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中,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第一,突出宋代科技的辉煌。如何证明宋代科技是辉煌的?在整理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基本史实中,让学生领悟:宋代科技确实是辉煌的。为突出“辉煌”二字,更应从世界科技发展的角度认识宋代的科技水平,故将宋代主要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为本课的重点;第二,从追求“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跨越。针对本课而言,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宋代的科技是辉煌的,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一时期科技发展能够达到顶峰状态?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学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的观点说服力并不强,于是,设计者通过多维度史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对前人观点大胆质疑,启发学生注重从宋代特殊的社会环境出发理解此问题。以此体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由于对该问题的认识需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对刚刚进入高一的同学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故将此作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以此对宋代科技的辉煌作铺垫。
2、 问题一:如何证明陈寅恪的观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整理宋代科技代表性成就。
答案要点:
(1)活字印刷:
A:发明:北宋时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用粘土烧成陶字排版印书。
B:发展:元朝王祯的《农书》最早记载了木活字。后来又采用了铜、铅制作的活字。
C:传播:活字印刷在十三世纪走出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朝鲜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陈出新,将木活字改为铜活字,铸成了二三百万个铜活字,并在1436年铸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铅活字。约十五世纪活字印刷传入欧洲国家。1456年德国使用古腾堡铅活字印成了欧洲第一部活字印本《四十二行本圣经》,比毕昇的发明晚四百多年。活字印刷又从德国传遍欧洲,为欧洲的科学文明走出中世纪漫长的黑夜,以及社会文化突飞猛进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打下了基础。
(2)火药武器:
A:发明:古代炼丹家炼制丹药时发明。
B:唐中期制成火药的方法:(硝石、硫磺、木炭。);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C:宋元:火药制作配方渐趋成熟。并出现火器、突火枪、火铳等武器。
D:外传:13世纪火药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指南针:
A:战国时发明司南。
B:后人们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
C:北宋用于航海事业。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D:南宋向外传播,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徼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