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要点:重文政策;社会相对安定;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兴农重商的社会风气;对外文化交流频繁等。
教师概括总结:综上所述,宋朝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造就了此时科技的辉煌。此外,科技有继承性一面,宋代科技发展的起点水平高,它是建立在唐朝学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
5、课后延伸:宋代科技辉煌后的发展趋势如何?对这一现象应如何看待?
6、推荐书目: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1978
毕剑横:《中国科学技术史概述》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王鸿生:《中国科技小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资料附录]
材料一:“臣切以仪象之法,度数备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论诉者,盖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至于测候需人运动,人手有高下,故厘度亦从而转移。是使竞各指得失,终无定论。”
——《苏颂给哲宗皇帝的奏折》
材料二:要解决贪官从工程建设中贪污的问题,就必须严格制定建筑工程标准,要解决农民夫役过重的问题,就要严格确定农民的劳动标准。这就是王安石变法中下令编修《营造法式》的背景。
——管成学:《宋代的科技与改革初探》
材料三:仁宗以来科举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取士科目上进行的改革,对于当时读书人的选择的影响,一是使他们由重视诗赋向重视策、论转变,一是使他们由只顾死记硬背经书注疏、“但知诵书”(王安石语)、“专取记诵,不询义理”(司马光语)向追求对经义的了解和掌握转变。一批有实际才能、掌握了一定的科技知识的读书人得以通过应考走入仕途。……曾公亮、苏颂、吕大防、沈括,就分别是仁宗天圣年间(1023一1031年)、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仁宗皇枯年间(1049一1053)进士、仁宗嘉枯八年(1063年)进士。
——郭红卫:《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国科学的发展》
[板书设计]
[训练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炼丹引爆图
材料二:宋代三种火药配方
材料三: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宋军发明的管状火器。竹筒为枪身,内装火药、子弹。射程远达230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材料四:“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1930年鲁迅在《电的利弊》中发表的评论
材料五:“对于科学史家来说,唐代却不如后来的宋代那么有意义。这两个朝代的气氛完全不同。唐代是人文主义的,而宋代则着重于科学技术方面……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第21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