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历史教案八年级历史教案历史教案-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历史教案-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浏览次数: 589次| 发布日期:06-12 15:16:57 | 八年级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八年级历史教案,http://www.yf1234.com 历史教案-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蒋介石不仅屠杀共产党人,也屠杀坚持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左派人士。

问:被杀害的国民党左派是谁?同学们一起回答。(学生回答。)

不仅蒋介石镇压革命,旧军阀也残害革命人士。

5.张作霖杀害李大钊(板书)

(找学生朗读第2页第四自然段小字,并指导学生看《李大钊英勇就义》图。)

李大钊牺牲时年仅38岁。1933年,北大师生及其生前友好为他举行公葬,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中,北京青年送的一幅挽联高举在最前面。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2页这幅挽联。(齐读可渲染气氛,进一步烘托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李大钊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

虽然蒋介石等新军阀在镇压革命这一点上与旧军阀如出一辙,但是他们之间又矛盾重重。

二、国民政府的北伐(板书)

请同学回顾:上学期我们学习国民大革命时,1926年北伐的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1928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北伐,北伐部队迅速占领济南,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北伐,公然出兵济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济南惨案”。

请同学们阅读第3页第二自然段小字并看图。

问: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干涉北伐?日本侵略者在济南都有哪些残暴行径?蒋介石的态度如何?(指导学生根据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所以日本阻挠北伐,反映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蒋介石绕道北上,暴露了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妥协和南京政府在外交上的软弱。经过北伐部队将士的拼力奋战,6月张作霖退往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改为北平。我们讲了两次北伐,请同学们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引导学生比较、归纳、概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互相补充。)

(教师综合:投影片《比较1926年北伐和1928年北伐的异同》。)

三、东北易帜(板书)

1.皇姑屯事件(板书)

(结合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让学生先讲一讲:我所知道的张作霖或我所知道的皇姑屯事件。)

问:想一想,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制造皇姑屯事件?(学生回答,各抒己见。)

皇姑屯事件的原因:虽然日本帝国主义是张作霖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中国“满蒙”的条件,日本人决定除掉他,重新扶植听话的代理人。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质。(指导学生根据史实得出结论。)

2.东北易帜(板书)

张作霖被炸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令,当时张学良只有27岁,国民政府极力劝说张学良服从于它,日本帝国主义也不断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威逼东北“独立”。

在这样的形势下,假如你是张学良,你如何应对时局?(让学生融入历史,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们看看张学良又是如何应对的: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集国恨家仇于一身,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正义之举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有爱国的胆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爱国将领。他的爱国举动在以后将要学习的西安事变中更有所体现。(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20xx年10月15日张学良先生在美国辞世,为他的爱国之举,我们缅怀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说是形式上统一呢?因为台湾还被日本割占;新军阀之间又开始混战。

【本课小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历史教案-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