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的原因:虽然日本帝国主义是张作霖背后的支持者,但由于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中国“满蒙”的条件,日本人决定除掉他,重新扶植听话的代理人。于是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本质。(指导学生根据史实得出结论。)
2.东北易帜(板书)
张作霖被炸死后,他的儿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司令,当时张学良只有27岁,国民政府极力劝说张学良服从于它,日本帝国主义也不断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威逼东北“独立”。
在这样的形势下,假如你是张学良,你如何应对时局?(让学生融入历史,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回答可不拘形式。)
我们看看张学良又是如何应对的:张学良鉴于皇姑屯事件的教训,集国恨家仇于一身,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将过去的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一正义之举史称“东北易帜”。
张学良有爱国的胆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爱国将领。他的爱国举动在以后将要学习的西安事变中更有所体现。(为日后的学习做铺垫。)20xx年10月15日张学良先生在美国辞世,为他的爱国之举,我们缅怀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说是形式上统一呢?因为台湾还被日本割占;新军阀之间又开始混战。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最后我找一位同学来对这节课做一个小结,看看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学生小结。既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检测教学效果。)
【复习巩固】
1.课堂练习:P4第一题。(学生回答。)
2.课堂讨论:P4第二题。(学生自由讨论,可各抒己见。)
3.课后活动:组织学生排演历史短剧《东北易帜》。
(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演能力。亦可逆向思维。)
附录
投影片(1)课本第1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图片
打印本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性质;“宁汉合流”;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李大钊遇害;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和“东北易帜”。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政府。
(2)通过学习“东北易帜”,使学生树立全局意识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3)通过学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使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蒋介石镇压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国民政府的北伐”、“济南惨案”等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历史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广州、武汉、南京国民政府的比较和两次北伐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有关材料、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教学方法
全课贯穿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路。
5.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知识发展脉络,把握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从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
(2)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回顾旧知识,预知历史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历史教案- 第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