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民的义务来看,我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我国公民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关系具体要求是:第一,从国家方面看,国家要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和其他权利。其主要表现在: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公民权利和制裁惩罚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第二,从公民方面看,我国公民应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第三,从公民与国家双方来看,都应坚持以下三原则,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我国公民与国家之所以能形成和谐统一关系,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民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关于第二节的教法建议
(一)本课有三个重要的原则,需要深刻理解这些知识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对公民权利义务平等性的一种确认。这里的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而非立法平等,也不指旨在消灭一切差别的绝对平均主义。
2.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教师在讲解二者关系时,应结合宪法42条和46条指出有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3.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可从我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来分析为何二者必须结合。
(二)、在本节的教学中,需要注意两组不同但又易混淆的概念:
1、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公民和人民在我国的区别主要有:
2、权力和权利的区别
权力,一般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总是和服从联系在一起,在任何社会,都有一定权力,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服从。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权利是义务相对而存在的。
关于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其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依法治国的原则。
教师提问:什么是依法治国的原则?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原则?
(学生回答。)
教师导入新课:从对依法治国原则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治理国家,不仅仅是政党的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具有管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那么,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公民如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人民如何管理国家,国家如何保证公民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国家的活动虽然是一定阶级意志的体现与维护,但任何国家的活动都必须有本国公民参与,国家与公民之间要形成一定的法律关系,那么,国家与公民之间,形成怎样的关系?下面我讲:
第二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体系(板书)
从法律上说,国家对公民应实施哪些责任?公民对国家应履行哪些义务?这是本节我们将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板书)
请同学们一起研究和讨论二组概念:公民与人民;权力与权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