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七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七

浏览次数: 741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yf1234.com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七,

面积
内容:第42页面积

课时: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基本教学过程:

1、感受面积,形成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1)利用学生现有的物品,让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

如:书、桌子、硬币、手掌、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

(2)认识面有大小之分。

活动:比一比老师的手掌与某学生的手掌谁大。比一比数学课本与数学练习本的大小。比一比长方形与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大小。

(3)引出面积的概念。

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用数学语言说一说:我们可以说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比数学本封面的面积大……

2、数学活动,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P42,比较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准备用具:5角硬币、尺子、剪刀。让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比较的办法。

(1)  用硬币摆一摆。正方形摆了9枚,长方形摆了10个。

(2)  把2个图形重合,再比较重合以外的部分。

(3)  在两个图形上“打方格”,比一比哪个图形的方格多。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以小方格来说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动手操作效果不错。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身体上的面积与周长,让学生初步形成周长与面积的区别。而且对于面积大小的比较,学生能够很快地比较出,而且能说明其中的理由。    
3、进一步感受面积。

画一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

通过画图,让学生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就是: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是可以不同的。

4、通过练习,渗透利用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的便利。(P44练习1、2、3、4)

做P44练一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基本教学过程:

1、利用上节课“比较面积”的活动,将学生画的“格子”图展示。(有的学生打的是2厘米×2厘米的方格,有的同学打的是1厘米×1厘米的方格)让学生再说说昨天比较的方法和理由。

2、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方格的格子数目的大小比较出面积的大小。现在老师的信封里也有2张纸,一个上面有10个方格,一个上面有40个方格,哪张纸大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3、讨论如何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什么样的测量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师:假如我们不规定方格的大小,那么想想,测量结果会有几种呢?

师:应该规定用多大的方格量比较好呢?  
教学反思:

      
4、介绍、认识1平方厘米。

我们把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规定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5、动手量一量。

准备A4白纸,将书本外框画于其上。打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进行测量。      

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    
基本教学过程:

复习一下P44页第3题,说明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用“数格子”来表示。

1、利用直尺,来打一打格子,测一测上节课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汇报。

2、提出活动目标: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面积。

重点讨论:在量比较大的面积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方便吗?用多大的正方形比较合适呢?

[1] [2]  下一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面积》教学设计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