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知识大全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7、语言的演变

7、语言的演变

浏览次数: 391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7、语言的演变,
    ①荣róng②生shēng③城chéng④情qíng,这四个字按现代汉语语法,只有②③两字韵母相同,①④则分别属于其它韵部,读起来就觉得不顺口。这是按照现代汉语语音读的,如果用古代汉语语音去读它,就会押韵。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 这是由于古人的发音器官不及今人发达,除了有些不必要的音以外,总的发音数是少的,而且常常是游移不定的。这四个字在上古都属于“耕”部,的确是押韵的。我们今天读古诗不能误认为现代不押韵的,古代也一定不押韵。

    读《春望》,标出它的韵脚(押韵的韵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押韵的韵母: 深shēn心xīn金jīn簪zān ,这四个字的韵母,照今天的读法,只有金、心同韵,都在侵部。

   (2)、从“其次”起,到“平平仄仄平了”,是写声调的变化。

    就诗的平仄来说,阴平、阳平(一、二声)是平声,上声、去声(三、四声)还有入声是仄声。现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入声的特点是读的时候短促而不能延长。吴语里还保留着全部的入声系统。《送友人》这首诗读音的古今不同正反映了语音的古今变化。

7、语言的演变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3)、从“又其次”,到全文结束,是写形声字的变化。

    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都是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组成。所以碰到生疏的字,可试着从声旁来推测它的读音和从形旁来分辨它的意义。

    但是由于汉字使用的年代久远,古今的读音变化很大,靠声旁来推测读音,往往不准确,甚至推测不出。如: 凉、谅、晾都有声旁,可是一个也不读jīng 吮吸的吮不读yǔn而读shǔn,槐树的槐不读guǐ而读huái。读音没把握时,必须勤查字典,以免误读。

   

小结写作特点:

一、分块说明:

    第一部分概说语言也在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由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说明最详尽,其次是语音,再次是语法。尽管文章内容较多,涉及面广,给人的印象都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二、举例说明(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7、语言的演变

《7、语言的演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