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释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并说明这些字古今用法的不同。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第 三 课 时
第三部分: 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1、语法的变化。
原句 译文
(1)、吾谁欺? 我欺骗了谁?
(2)、不我知 不了解我
在古代汉语里,疑问句里的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前面如例 (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放在动词前面如例 (2),这两例都是古代汉语特有的语序。今天如果要表达上述意思,模仿过去的语序,把它分别说成“我谁欺骗了”“不我了解”,就不难了。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古今语序的变化。此外,现代汉语常用“把字式”,如: “把信写完”,“把收音机打开”“写完信”,“打开收音机”;“得字式”如: “打得好”,“写得快”,这些格式古代汉语是没有的。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要素,许多语法现象古今基本相同,所以作者在这一节简略地谈了古今语法的一些不同现象,接着就指出: “可是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语汇的变化那么大。”
2、语音的变化。
语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韵部、声调、形声字三个方面。
(1)、从“第一”到“差别就更大”是写韵部的变化。
《离离原上草》为什么今天读起来不顺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7、语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