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学经验(下)
六: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此乃真师范
对于教师的职业有两句经典的座右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对这两句的理解是作为一般的教师,追求学高可能是勉为其难,做到身正一定要全力以赴。“以德治教”,身教育重于言教是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在心,实践在身的。
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担当了教育行政领导之后, 在我看来,要身体力行“以德治教”,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少说多干,养成习惯,领导带头”这12个字。我觉得这样贯彻“以德治教”比较简单、易记,而且操作性强。
“以德治教”要有制度做保证。道德与法,相辅相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盘锦市教育局从1997年起,就开始从德治与法治这两方面人手,去开展各项工作。所谓德治,强调的就是“少说多干,养成习惯,领导带头”这12个字。我们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领导带头,少说多干。减少会议,深入一线。我们向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做了承诺,每年请一把手到市局开会6次以内,超过6次,基层领导可以拒绝。1997年至今,每年会议都在6次以内,有两年只开过5次会,而且70%的会议从开始到结束,都压缩在3小时以内。这样,局、校领导就有更多时间到基层讲课、听课、搞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1997年至今,我局正副局长、党委书记总共4个人,人不算多,但大家还能用大量时间深入基层,除了我每天教一个班的语文课外,其余同志每个学期都能深入课堂去听课,了解第一手材料。
要求校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我们也带头学习。近4年来,有3位局长先后读完了研究生课程,我们带头写书、写论文,还带头参加计算机技能比赛。
要求校长、教师每天和学生们一起做广播操,我们教育局班子成员,每天早晨都站在机关体操队形的第一排,和同志们一起做早操。
冬天每次遇上下雪,盘锦市内主干道上教育局的分担区,都提前完成扫雪任务。原因是局里将分担区域划分成92份,编成序号,从局长到科员,每人一份。每次下雪,不再通知,雪情就是命令,大家自觉自愿地奔向自己承包的那片“自留地”,干得热火朝天。在每年的中考加试体育、理化实验及高考加试英语听力重要工作中,局领导一直深入考点、考场。职业院校合并,接收企业学校,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教师集资建房,等等,这些棘手的问题都因少说空话、多深入实际而得以顺利解决。群众多次评议:教育局是一个勤政的班子。
就廉政而言,我们也力争少说多做。局领导的子女参加中考、高考,无一点特殊照顾。到就业年龄的子女,也没有在局系统内安排工作。4位局长办公室的人均面积,比市直学校校长办公室的面积小得多。4位局长居住的分房和集资房的面积,也比市直学校校长的人均住房面积小。盘锦市在经济上很富裕,人均GDP在辽宁省排第一位。我局支配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按学生人均数量排在全省第一位,而我们却把小汽车的数量控制在了编制标准之下。一次,一位灾区领导到我们这里来,他的司机说:“我们局里的车比你们多一倍,质量也比你们的好。”
在招待问题上,教育局的“吝啬”也是有名的。我们请财政局长、人事局长和土地局长为教育解决难题,工作进行到大中午,可大家都没有吃教育局的饭,毫无怨言地回家用餐。分管教育的市委郭书记,3年来,多次到教育局调研,帮教育局解决问题,总是工作到很晚,但却从来没吃过我们一顿饭。还有王市长到教育局为我们解决困难,每次都是问题解决完了就走。他开玩笑说:“我知道教育局有钱,但越有钱越吝啬,我就只干活儿、不吃饭了”。外省的客人,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教育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来访,我们也常常只在局机关食堂一菜一汤招待。一方面是我们“吝啬”,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和书记、市长、兄弟局的局长及外地的朋友们相处融洽,互相不隔心,大家属于同心同德的朋友,我们才敢这样做,才能这样做。这样做以后,,反倒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双方都感觉自然、轻松和快乐。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魏书生教学经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