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教学目的第2、4点。教学难点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于较短时间内对第4段基本能熟读成诵。教学方法:以导读为主。教具:按书上图例用小黑板预先绘制一幅文天祥北行路线脱险行程图,为分析课文以及学生练习背诵第4段时备用。
教学时数 2教时。
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曾出现过许多进士、状元,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堪称人物的名字早已被世人淡忘了,但有一个人物却不是因为他曾经是状元而被人们熟记,而是因为他凛然的正气和忠贞的爱国精神而留传千古,这个人物就是文天祥。
我们在初中第六册的古代诗歌中曾学过他的一首七言律诗,有谁还记得这首诗的篇名和名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讲读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的一篇序言。简介作者(参看人教社1991年5月第1版高中第四册《教参》第166页)。
指导预习:
学生阅读“预习堤示”,教师提问并归纳“提示”要点:(1)为什么称《后序》;(2)诗集的命名由来;(3)课文的主要内容(书序的一般格式);(4)课文采用的表达方式和遣词造句的特色。根据要点让学生:
1.初读课文,给全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记叙部分);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说明部分)。
2.细读(或诵读)课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堂进行答疑、提问并归纳有关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实词(课本已有注释的除外):
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修辞上称为借代。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带子。
萃:聚集。
会使辙交驰:使,使者。名词。
奉使往来:使,使命。名词。
意使遇哨:使,假使。连词。
使北营:使,出使。动词。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谓……为……”,“说……是……”。
觇(chān):窥视、观测。
遽(jù):匆忙。
自度(duó):度,估计,忖度。
付之度(dù)外:度,所考虑的、所打算的。
庶几(jī):也许可以,表示希望。
无聊:无所依托。
迥(jiǒng):远。
靡(mǐ):无。
虚词(参看课本第296页,虚词用法(三),并要求学生摘抄或画出有关例句):
莫知计所出:莫,在句中用作不定代词,充当主语,相当于“没有人”;所,在句中用作助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全句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所字结构,后面有名词“舍”(或名词性结构),则此“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为巡船所物色:“为”和“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徼所陵迫死:同上。
当国者:者,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译为“……的人”。
以上字词的释义或正音,不必在“指导预习”一栏中全部列出。为便于归纳,像一词多义的“使”“度”,还有“数”“分”“间”等字词可放在讲读有关句段时详细解释。
《指南录》后序·.示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