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497次| 发布日期:09-07 18:51:48 | 九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www.yf1234.com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品味语言: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财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幸之(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今指水塘。)

    (3)一词多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