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晏如也
爱好志趣
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
常着文章自娱
5、 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1) “好读者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常着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着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6. 钱钟书先生在评论《五柳先生传》时曾说过“‘不’字为一篇眼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
“不”字为一篇眼目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课文总结:
7.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8.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庆春,字舍予,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着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656次|
发布日期:09-07 18:39:57 | 八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