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岳阳楼记2

岳阳楼记2

浏览次数: 453次| 发布日期:09-07 18:38:49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岳阳楼记2,
    三  布置作业。
    完成“朗读·背诵”一、二。
    第三课时:
    (教读第5段,总结)
    一  检查作业。
    二  研习新课。
    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
    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用“……乎”这样测度的语气,显得委婉而得体。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三  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四  总结性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阴风怒号(    )    薄(    )暮冥冥
    浩浩汤汤(    )    岸芷汀(    )兰
    郁郁青青(    )    宠辱偕(    )忘
    嗟夫(    )        属(    )予作文以记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岳阳楼记2

《岳阳楼记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