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印度洋上生死夜》
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结合上下文辨析文中两个“抽搐”的不同含义。
3、借助语言材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主人公皮埃尔在生死关头,把自己以及妻子的安危置之度外,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世界地图。
A、世界上有哪四大洋?
B、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印度洋的位置,说说它的周围是哪几个洲?
2、板书课题。
A、看到这个题目,可以知道些什么?
B、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各自默读课文,划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讨论下列词语的意思:
猝不及防、抽搐、泡沫、耗尽、须臾。
A、猝不及防:猝,忽然。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预防。
B、抽搐: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脸面。
C、泡沫: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结合生活实际讲解。
D、耗尽:消耗光了。
E、须臾:极短的时间。
(相机指导字型及难写部分。)
3、齐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5、读后讨论小结:
时间:1998年6月21日夜里;
地点:印度洋上马斯科林群岛的海洋中;
人物:法国船长皮埃尔和他的妻子克勒松;
事情:船长皮埃尔携妻子克勒松夜游印度洋,克勒松不幸落水,为章鱼缠住,被夺回后仍生命垂危。与此同时,皮埃尔得知附近即将发生海啸,顾不得抢救妻子克勒松,冒着生命危险向客轮报信,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6、理清课文脉络: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皮埃尔夫妇驾驶快艇在印度洋上游玩。
第二部分(2-6))皮埃尔夫妇海上遇险,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第三部分(7)皮埃尔获知地震、海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后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用钢笔描红、临写。再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交流)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感人的文章。
二、自读自悟:
平时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总是会提几个问题让大家读书思考,是不是?今天老师要提什么问题呢?暂时保密。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猜一猜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该怎样回答?可以在书上做做记号。
三、交流质疑:
看来同学们还是很会提问题的,许多地方都和老师想到一起去了。好了。谁先说说?(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即时解决;对一些较麻烦又与课文关系不大的问题建议在课后解决;引导学生思考最值得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1、皮埃尔遇到了哪些危险
**这个问题提得有水平,来,请你写到黑板上来。(板书:遇到危险)
2、面对生死考验皮埃尔的表现如何
问得好,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也请你上来写一下。(板书:表现)
3、皮埃尔为什么这么做?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激发了大家的思维。(板书:?)
24《印度洋上生死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