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506次| 发布日期:09-07 18:20:51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现实
  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