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综合性考评形式:单元考、月考、抽考、中考、终考等相结合。尤其做到了“考前统一要求”,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考评。“考时规范”,每次考试均认真组织,严肃考风考纪,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使考试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考后签名”,每次考试,我们均要求试卷要和家长见面,让家长签字,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考后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做到有的放矢;“考后分析”,要求教师对测试成绩进行科学的质量分析。弄清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的情况,分析共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出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并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考后调研”,学校利用常规检查之机抽查试卷批改情况,作出分析评价,以利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实效。教导处认真做好学期、学年考试安排并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关爱薄弱教师,制定改进教学措施,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严格奖惩。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制订出了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学校内部考评细则,开展质量监测,在实践中完善考评内容与考评办法,并积极筹措奖励经费,做好各项工作衔接,保证奖惩兑现。镇中心学校依据普及率、巩固率、中招统考平均分、中招统考优秀率、初中基础年级抽考成绩、小学统考、抽考成绩,评出好中差,前三名的学校、教师,授予“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个人)”称号,并给予现金奖励,对第一年倒数后三名,第二年仍处于后三名的学校校长就地免职异地任教,当年处于后三名任课教师出村教学。对初中学校,按巩固率、中招统考平均分、中招统考优秀率、初中基础年级抽考成绩四项,评出好中差。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全镇部分学校还没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应有的作用。二是教学管理水平落后,制度不健全、不规范。一些学校没有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贯彻规章不严格,有些校长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忙于应酬,忙于关系,教学管理形式化,制度形同虚设。三是“学困生”的转化和培养拔尖人才的任务还相当重。“学困生”的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初中,因“学困”而辍学的现象屡禁不止,这里有客观的原因,但主要是学校的问题,是导向的问题。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
1.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抓教学质量。随着“教学质量年”活动的深入,全镇的教学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了,但是,还有一些人对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人一说素质教育,就不敢抓教学质量,不敢进行相应的评价及考试;有的人抓教学质量,只抓主要科目,大搞题海战术,只看考试成绩,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一个是坚定不移地抓教学,另一个是坚定不移地“减负”。教学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高的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奋斗目标上来,以质量论成效、分优劣、定去留,努力形成上下一心,团结协作,齐抓质量的合力效应,坚决破除一切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思想观念,清除一切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体制性障碍,纠正一切偏离教学质量提高的行为,只要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事,就要大胆地干,理直气壮地抓!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更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不能再打时间战、消耗战、题海战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传统的加班加点的高压式应试方法,已不能适应提高升学率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要靠打科学之战、打效益之战来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中心学校2017年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