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精神
海的气质,海的精神
宁卉杨莉
提起大连,免不了就要提起海,这座城市镶缀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恰如浩瀚洋面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大连海事大学,便是在这里临海而立,带着碧海蓝天的悠悠气势,历经110年的风雨涤荡,见证着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成长历程。“……愿诸生学成致用,不负众望。勉之,勉之!”一个世纪前,那位身着朝袍的监督唐文治曾如是勉励第一批迈入大连海事大学前身、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的学生。而今,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大连海事大学已然成长为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走进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对母校感恩寄语,“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是海大在百年校庆前重新凝练而成。“人含百家之言,犹海怀百川之流也。”这是海大人虚怀若谷,渴望百花齐放的胸襟;“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这是海大人以德为本,待以经邦济世,造福四海的决心。常有初来海大的友人这样感叹,为何这所大学的内外机理,从做学问的学生、教授,到整个校园的构建蓝图,总是暗含着海一般辽阔且深厚的味道!其实这便是海大,或者难寻江南水乡的优柔情怀,或者缺乏细枝小节的耿耿于怀,却无处不体现着海的气质,海的精神。
这种气质来源于一百年的风雨际会。从最初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三校合并为大连海运学院,再于1994年正式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海大历经时代变迁,而其“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海大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航海人才,铸就了追求卓越、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
海大的辉煌有目共睹,1960年,大连海运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1994年,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1997年,被国家批准进行“211工程”重点建设;1998年,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的认证,成为我国第一所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DNV三个认证规则证书的大学;2011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检查,并获得优秀;2011年,交通部、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就支持加快大连海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达成了共建协议。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海大的发展历程记载了几代航海人的闪光足迹,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和民族航运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一所大学的精神与文化,是由其内向其外以源远流长之态,源源不断地散发出来的。百年来,无数学子如丝丝细流般汇入大连海事大学宽广的胸怀,以最是青春年少的情怀在海大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数年后,又以学成之时最为豪迈的激情,从海大启航,踏上人生的另一段征途,感悟师恩,感恩母校,铸就成为具有“海大品格”的栋梁之才。
“坚定、严谨、勤奋、开拓”是海大精神的浓缩。在海大校园里,这四个词分别由船锚、号钟、螺旋桨、舵轮形状的雕塑代表。除此之外,海大对学子的教诲更是化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海大精神石雕、古训字雕、名人雕像……无一不在向学子输送“传道、授业、解惑”之理,微言大义,字字珠玑;硕彦名儒,智慧之采。信步于校园一角,驻足于一石之前,便可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此间获得的感悟,正是海大愿扎根于众学子心间的为人处事之理、治学深造之径。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百年来,从海大走出的学子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身刻“海大人”的烙印,向世间源源不绝地输送海大的精神,海大的荣耀。他们有的或逾弱冠,有的已然耄耋,但源自灵魂深处的一抹相同印记是对海大的感恩,对母校的眷恋,对饮水思源、回报母校的践行。从百年引航灯发起的“校友墙”,记录着每一个回馈母校的学子的名字,这是母校对校友的铭记,更是母校对所有海大学子的一个梦想。“校友助学基金”可以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而每一个海大学生都不会因家庭贫困而无法完成学业;甚至达到每一个海大学生在上学期间都可以藉由基金获得资助,而无需家庭掏一分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海大的梦想宏伟且远大,却正是每一个懂得感恩、诚信有德的学子所梦寐以求的“家园”。
走进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对母校感恩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