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七条 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规定位置悬挂号牌,不得倒置或者安装两副以上号牌;
(二)不得擅自安装、使用妨碍行人和其他车辆安全通行的照明、音响等装置;
(三)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搭载人员的座位;
(四)不得安装和使用干扰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装置;
(五)除摩托车外的其他机动车,应当配备有效的灭火器具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故障车警示标志。
公路营运载客汽车,应当在驾驶室两侧喷涂核载人数。
教练车和载运幼儿园、中小学学生的校车,应当在驾驶室两侧喷涂核载人数,在车身和车厢前后明显位置喷涂“教练车”、“校车”等字样。
第八条 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申请登记时,需交验车辆,提交所有人身份证明、车辆来历证明等。
第九条 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不得缩短培训时间或者减少培训内容。
机动车驾驶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的监督。
第十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制度。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或者其他途径,发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信息,供机动车所有人、驾驶人或者管理人查询。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发现机动车有未处理的违法行为记录的,应当按照车辆管理档案中记录的联系方式及时告知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
第三章 道路通行
第十一条 在城市道路、公路控制范围两侧的建筑物、构筑物上设置的牌、匾,不得与道路交通标志相类似。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停车位不足的城市道路范围内,可以在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的情况下施划一个月至十二个月不等期限的临时停车泊位,并向社会公告;发现已经施划的临时停车泊位影响行人、车辆通行时,应当及时将其取消。
第十三条 公共停车场应当按照方便和照顾的原则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供残疾人免费停放。
第十四条 城市道路划设的公交车优先通行车道,其他机动车遇公交车时应当让行。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中心区域的道路交通情况,对进入城市中心区域的大型货车、摩托车、人力和机动三轮车的总量或者时间进行限制,限制内容经过听证后决定并公布。
第十六条 道路管理和养护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设置并维护符合安全要求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时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在未排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前,应当设置规范、明显的警示标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发现已经投入使用的道路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防范交通事故、消除隐患的建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