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因此,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采取的方法有: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形式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育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一堂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多彩的内容、留有韵味的回味。教学时要史论结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丰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体验,如利用精彩的故事、电影、谜语、典故……;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趣闻轶事、哲理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相并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因此学习方法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反之则产生内疚、痛苦、厌学等消极的情感,随即降低或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如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吸取,教科书的阅读、解题答题的方法等,都应进行科学的指导。
www.yf1234.com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一般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积极的师生情感能创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它既能感染、鼓励学生,强化学习需要,又能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使师生双方配合默契,最大限度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密切师生情感呢?
1、老师要有献身历史教学事业的精神。由于历史教师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人才,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重任,所以应热爱自己的专业,牢固树立从事历史教学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用自己的敬业精神感化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密切师生情感。
2、要有热爱学生的高尚品德。“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也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对学生,要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要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的眼光,只有把自己的一片丹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感动与信赖中不断密切与老师的情感。
3、注意工作方法,培养师生情感。调查发现,积极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密切师生情感,促进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师生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为此,老师要做到言语亲切,温暖学生;目光和善,可亲可敬;表情自然,可信可赖;教学耐心,感化学生;人格平等,尊重信任。这样师生间心理相容关系和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力,教与学的效率能不提高吗?
略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