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示例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斗争的原因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演示型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天京变乱
二、《资政新篇》
三、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
1.洪秀全重建太平天国领导核心
2.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
①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
②李秀成大破洋枪队
③陈玉成保卫安庆
④李秀成进攻上海
四、天京保卫战
1.天京陷落(1864)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已提问方式回顾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呈现出的蓬勃发展之势。同时指出,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后,天京上空却风云突变。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1.天京变乱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如何认识导致这一严重事件的原因和它所造成的危害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教师指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逐渐出现明显的问题:在军事斗争上,骄傲轻敌,不思进取,对主要战略任务——灭亡清政权,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在统治方法上,制订礼仪,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辅助宗教神学来巩固统治。在个人生活上,贪图享乐,广建宫室,迅速奢靡腐化。在领导集团关系上,洪秀全避处深宫,杨秀清大权独揽,权力重心偏移,彼此疏远,为争夺权势而进行的斗争则愈演愈烈。
分析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使学生认识:在任何情况下,太平天国的绝对平均主义理想都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在缺乏先进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农民运动只会使封建的生产关系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破坏,但绝不会彻底摧毁它,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民起义政权,不可避免地具有封建性,并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日趋浓厚,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随着地位的巨变,自觉不自觉地在追求平等的同时制造了新的不平等,在反对特权的同时建立起新的特权,无法超越历史发展的规律。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www.yf1234.com
天京变乱的过程讲述完后,指出杨秀清、韦昌辉及其部下数万人相继被杀,石达开率精兵20万出走。太平天国初期形成的领导核心已经瓦解,主力部队也所剩无几,造成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困难,清军趁机反扑,出现险恶的军事形势很易理解。除此以外,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影响还有:贪欲和特权从根本上破坏了原来的理想;滥杀和猜忌代替了团结合作;太平天国中央再也无人能像杨秀清那样驾驭整个政治、军事局面,行使指挥大权。从而使太平天国不仅是在军事上,而是在各方面由盛转衰。
二、《资政新篇》
小字,可指导学生阅读。
三、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军队
1.洪秀全重建太平天国领导核心
强调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内部已是“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岌岌可危的局面。这时,洪秀全果断地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将领。他们临危受命,积极防御,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稳定了天京的局势,使太平天国革命事业一度出现了转机。另外,1859年,拜上帝教的最早信徒之一、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从香港辗转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同年陈玉成被封为英王,李秀成为被封为忠王。太平天国后期的三人领导核心形成了。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