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4.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
探究学习:针对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以维护封建制度为出发点,但是对于稳定经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减少农民因丧失土地而迁徙流离的痛苦,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同时,孟子的思想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统治阶级的享乐是建立在下层人民的痛苦之上的,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这种权利呢?而且他的“仁政”学说带有浓厚的复古保守色彩。他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说成是“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因此,在当时不过是空想而已。
三、选题设计
1.《孟子》散文的特色及其对后代散文创作的影响研究。
研究方法:
通过广泛阅读《孟子》作品来归纳出《孟子》散文的写作特色,同时通过阅读历代评论家的有关评价,增进对《孟子》创作成就和影响的认识。
参读书目:
(1)曹础基《先秦文学集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陈柱《中国散文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3)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稿·先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
2.《孟子》与《论语》异同之比较研究。
研究方法:
《孟子》与《沦语》同列“四书”,对两者作比较研究,可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
参读书目:
(1)杨伯峻《(论语)和<孟子>》,载《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胡念贻《盂子的文学价值》,载《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嫦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张志岳《关于中国封建时代的讽喻文学和叛逆文学两个传统问题的初步探讨》,载《中国文学史论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3.孟子的论辩艺术研究。
研究方法:
孟子在《庄暴见孟子》一文中体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即使把它放人当代论辩艺苑之中来欣赏,仍不失为一朵奇葩,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孟子的论辩方法作探讨。
参读书目:
(1)徐立《(孟子)骋辞逞辩的特色》,《语文月刊》1982年第2期。
(2)李竹君《<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河北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3)高捍东《有效的演讲技能》,中南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5)周正舒、吕银风《论辩之法》,蓝天出版社1995年版。
《语文教学通讯》20xx年8月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浏览次数: 128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