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其余的六字句,四字句,九字句同七字句的道理一样。
3 以第1段为例,学生划分节奏。
4 学生个别读第1段诗。
5 教师纠正。
三、布置作业:翻译全诗。
第二教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一)检查作业。
1 补充解释:
①与前世而皆然兮:“与”通作“举”,整个的意思。
②重昏:指处于层层黑暗之中。一说,重,一再,即一再隐于黑暗环境之中。
③迷不知吾所如:往。
④巢堂坛兮:楚地方言,指庭院。一说指古代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坛。
⑤溷浊:形同混浊。
⑥忠不必用兮:被。
2 请一位学生将翻译的诗读一遍,其余学生将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教师进行指导。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读顺了全诗,理清了诗的结构,讲了“兮”字的特点、作用,读法以及节奏的划分。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通过读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朗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 教师范读第4段,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①本段朗读调子变了几次?为什么要这样变?在变的地方作上记号。
②哪些词读重音?为什么?
③本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 学生讨论。
明确:
①本段朗读调子变了一次。变的根据是诗的内容。“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读时调子比较低沉,因为作者远离故都,又被眼前的恶劣环境所惊慑,感到迷惘。而后面6句则是叙述山中的恶劣环境,我们可以想象,此时作者的心情比前面稍微平静了一点,正用观察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环境,读时调子要变得平一点。
②读重音的词有:第1层次,“儃佪”、“迷不知”、“如”。因为“儃佪”这个词儿很好地刻画出诗人犹豫、彷徨、孤苦的形象。而“迷不知”、“如”则是传递作者内心痛苦的词儿,所以要重读。
2第2层次读重音的词有:杳、冥冥、猿狖、蔽日、幽晦、多雨、无垠、承宇。因为这些词都是写山中恶劣环境的关键词,读重音一是强调山中环境恶劣,二是衬托出诗人异常悲怆的心境。
③这段中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作者笔下的环境阴暗、潮湿、荒凉,实际上是作者内心门的真实写照。作者被贬,流放到山野之地,又孤身一人,用这种心境去看。在他的眼中,当然一切景物都是没有生气的、灰暗的。
涉江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www.yf1234.com
3 根据上面的分析,学生填写朗读分析表。
4 学生讨论朗读分析表填写的内容。
明确:
第1段:可分4层,朗读调子应变三次。第1段叙述自己爱好奇服,以奇服象征自己的志行高洁。朗读调子应是高亢激昂。第2层,调子变得坚实,揭示理想不被混浊的社会所容时自己所持的态度。第二次变是在读第3层的时候,这一 层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既表示理想之远大,又表示追求理想之决心,并预示自己的理想能与天地共存与日月齐光。这一层作者运用了积极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情感很强烈,朗读时声调要逐渐加强。最后一层,朗读调子第三次变,由强烈变为低且略带颤音,这里是点明流放的原因。
这一段重读的音是:第1层,好、奇服、老、不衰——突出对奇服的追求。
第2层:莫余知、高驰、不顾——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并强调了自己的态度。
第3层:天地、比寿、齐光——表对信念的坚定。
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