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公开课教案,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备课笔记,
2.如何体验诗情?
探究学习:“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赫仕列特),诗歌形象的出现总是伴随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诗人通过联想和想像,将主观情感附着在具体的意象之上,从而形成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的诗歌画面。要体验诗情,就要努力去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要“走进诗人所创造的境界”,“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的客观世界”;要感受诗人的生活、体味诗人的心情、联想诗人的处境、追求诗人的思想轨迹。读诗,“与其说是为了了解,不如说是为了感动”。如果说,作为读者,读诗时无法通过诗的形象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那就谈不上欣赏了。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情主人公面对秋风破屋、村童戏谑,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唏嘘不已,诗人在诗中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当读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时,读者会感受到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脉搏的跳动,理解了诗人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进而对诗人肃然起敬。
3.怎样品析诗歌的空白艺术?
探究学习:诗歌形象“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宽阔”,读诗有时难免要“猜”。“猜”的内容正是诗歌“有意”留下的“空白”,它能使欣赏者在“创造性的艺术欣赏”中获得“愉悦”。“空白”在画艺中称为“留白”,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即指此。留出一定的空白,诉诸读者的想像,也是诗人的常用手段之一。但“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则将形象置于想像力之前?,诗的“空白”是以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想像为依归的。一般地说,“空白”的手法有意象空白和结构空白两种。诗词所构创的意象并不连贯,或由实人虚,或以虚现实,为读者提供联想的线索,但又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读者通过“综合性思考”加以填补,从而获得丰美完整的意象。这种留白称为“意象空白”。
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写“恨”,这是“虚”。恨什么?恨昨夜一梦。梦什么?梦见的是上苑美景,有什么可恨呢?于是留下一片空白,引发读者由梦境去想像,去吟味思索出旧时盛况的背后所隐藏的极愁极恨。诗词的语言“跳跃性”很大,句与句之间往往是间断的,这间断的部分,就是为读者的想像留下的回旋的空间。这种留白称为“结构空白”。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问卷帘人”,问什么?未知,成为“断脉”。“知否,知否?”又未答,意脉又“断”。最后推出的“绿肥红瘦”无限凄怨,却又妙在含蓄。这种由“断”而造出的传神之美,实在是诗词独有手法。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备课笔记由www.yf1234.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4.浅谈“诗的审美教育”。
探究学习:“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读诗,就是要挖掘出诗中的审美意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①再现绘画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是诗歌的显著特点。读诗,就要通过想像,读出诗作中极富画面的层次感,极富画面的色彩感,从而获得鲜明的视觉印象,获得美的熏陶。②领会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和自己的主观感情浑然天成、高度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如读曹操的《观沧海》,就要领会诗人抒发的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意境。③品味语言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形象生动,“语言美”是诗歌的特点之一。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饱含人生哲理和审美情趣的千古名句,都是诗歌语言的精华,让人百读不厌。④体会韵律美。诗歌,特别是律诗,形式固定,节奏感强,读来琅琅上口。要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就要不断地吟读,不断地体味。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备课笔记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备课笔记
浏览次数: 732次|
发布日期:10-05 21:45:56 | 高三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