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难点: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思路:
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课前布置:
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
(《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正课:
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画山绣水》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