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1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1

浏览次数: 342次| 发布日期:09-07 18:42:12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1,

知”,而语文是母语,是自小就在不断训练不断“明白”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语文学科要把同学们的兴趣停留在课堂,还是要努力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习得“新知”、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2、  教师首先要熟悉文本,要经过一番专研琢磨,这样才能备好一堂有“效率”的课。

今天我的这节课无疑是在做一次无效的劳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仅仅关注如何将报告文学的三个特征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不是让他们在体验感悟中获得这三个概念。其二,指导学生圈画有关表现日军残暴,人民无辜的语句过繁、过细。

基于以上两点,我反思我的这节课没有带给学生们新的知识,而只是在做重复劳动。这不符合二期课改“长文短教”的精神。

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对于初三年级,语老师应该关注知识的整合而不是将知识机械地重复。我想这句话对于我们初三接下去的复习课是有指导意义的。

再次对比两份教案不难发现,老师在多年研读教材,教材已烂熟于心的前提之下依然不断地在求新求变。在老师的教案中对课题“南京大屠杀”有了一番新的诠释,并分别以“给‘屠杀’下定义”,“为什么在‘屠杀’前加个‘大’字”,以及“作者为什么要选‘南京大屠杀’作为自己的这篇报告文学的题材”这三个问题串联起了三大环节,构思巧妙。而最后“感悟作者隐于文字中的情感”这一环节更能培养初三学生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让他们的情感体验更上一个台阶。

3、  语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规范,要有感染力,更要注意精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能言善辩的人,但真正要做到说话得体又精炼,而且还能思路明

晰可不是件容易办到的事。就拿我今天的课来说,事后在评课过程中前辈们为我指出了不少不规范的课堂用语,比如在提到日本军国主义时因为紧张的缘故我说成了“日本人”等等。

    当然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训练出来的,但是我会牢记教研员李老师的提点:努力先从“每堂课提问不超过六个问题”开始尝试,循序渐进地规范并完善自己教学的语言。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1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3]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1

《《南京大屠杀》教学设计1》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