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写了什么事?(请学生讲述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四、合作探究活动一,体会构思特色。
1、 交流阅读感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因什么而担心?因什么而放心?
2、 分小组讨论:
⑴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
⑵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进行归纳,形成板书。
离开大队 ①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
②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
③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
⑶解开了这些悬念吗?(毫发未损 粉碎扫荡)
⑷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3、交流,师生评议。(阅读《金牌导练》的“课文导航”)
4、联系课外阅读,请学生例举悬念迭起的文章,体会悬念设置的妙处。
五、合作探究活动二,领会主旨。
1、分小组讨论:
www.yf1234.com ⑴本文的标题为什么是“铁骑兵”呢? “铁”是什么意思?
⑵你从班长的哪些表现感受到“铁骑兵精神”?
⑶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打乱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 “扫荡”?(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铁骑兵》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