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湖心亭看雪教案11

湖心亭看雪教案11

浏览次数: 892次| 发布日期:09-07 18:38:58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湖心亭看雪教案11,
    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
    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
    3、文章开头说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这里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足为伍,一个“独”字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4、文章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 
    文章用白描手法写要西湖雪景,叙述了湖心亭奇遇,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5、学生齐读课文三遍,试背课文。 
    四、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背课文。 
    2、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空阔的雪景使天地间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再如“独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两三粒”,看似矛盾,实则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3、学生齐背课文。 
    六、课堂练习 
    提问: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学生共同回忆《江雪》,背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七、课堂小结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水乳jiao融,浑化无迹;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学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对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意绪,还应该批判地对待。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叙)事:湖心亭看雪 
    (入)景:雪后湖心亭奇景 
    (含)情:雅趣,超凡脱俗,孤芳自赏
    白描手法: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却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看雪教案11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3] 


湖心亭看雪教案11

《湖心亭看雪教案11》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