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岳阳楼记1

岳阳楼记1

浏览次数: 690次| 发布日期:09-07 18:38:51 | 八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岳阳楼记1,
    中心思想: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搂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问:应当如何看待作者的见解?
    作者的这个见解应该充分肯定。作者所以能提出这样的政治主张,是同他出身贫寒,比较了解人民疾苦,当官后政治上比较开明,并同顽固守!日势力作斗争等因素分不开的。从作者为官期间奋力抵抗西夏入侵,主张政治改革等实践来看,这样的主张虽然有它阶级的倾向性(从根本上说,他的忧国忧民还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但应该肯定它是进步的。写这篇文章时,作者也正遭贬斥,但他却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箴言劝勉朋友,要求自己,这正表现了作者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所具有的坚强意志和宽阔的胸怀。这样的品格值得称道。作者的两句名言,如果赋予新的政治内容,仍然可以用来激励我们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3.问:根据前面的分析,课文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指名同学回答,教师按照板书内容总结:课文开头两段,用概括的语言交待了写作缘由,进而引出岳阳楼景色特点,及迁客骚人的不同观感,这是叙事。第3、4段,把岳阳楼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物及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感情,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是描写。最后,由感叹引出作者的见解,点明中心,这是议论。这几部分内容做到了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取材详略适当。由叙述引出写景,写景中蕴含着感情,富有感性色彩的描写又有力地衬托了下文的议论。这篇文章采取了叙事、写景同议论结合的写法。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点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不难想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气吞山河的自然体现或者是隐约的比喻。又如“霪雨霏霏”是“忧谗畏讥”的形象化,“春和景明”是“其喜洋洋”的象征法,都不难从美的境界、美的感受上去领会。名之,本文气势磅礴,语言形象、精炼而富于音乐性,是散文,也是散文诗,更是稀有的艺术珍品。
    (十一)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然后教师发问: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学生诵读课文,体会:首先是散文里具有整齐形式,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错综变化。要注意,真正好的散文都是跟不散相对称的。其次,在炼字上也很有特色,如“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把客观事物写活了,把视觉跟感觉结合起来了。又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的“观”字用得准确,因为“观”是集中目力看,用“望”,用“视”,用“看”,都不合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
    【小资料】
    1.岳阳楼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是我国古代素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唐以来,有哪些文化名人为岳阳楼题写诗文对联?
    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的岳阳楼,飞檐画栋,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这座建筑物,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臊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
    据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训练水兵的阅兵楼。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被贬谪到岳州(今岳阳),就在鲁肃的阅兵楼旧址修建岳阳楼。
    从此以后,历代着名诗人墨客经过此地都有题咏。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遇赦过岳阳写了《与夏十二登岳楼》一诗:“楼观岳阳尽,刀!边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孟浩然也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写出了岳阳楼前壮丽的景色。他留下“莫辨荆楚地,唯余水共天。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湖连”(《洞庭湖寄阎九》)的诗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岳阳楼记1

《岳阳楼记1》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