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2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2

浏览次数: 349次| 发布日期:09-07 18:31:20 | 七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2,

(4)这里“山”与“海”分别指什么?

讨论明确:(1)童年时。  (2)山外世界,爬到山顶看海,没看见海,看到“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我”哭着回来了。  (3)“我”没看见大海,看见的依然是山,非常沮丧、失望,看到山也好像“铁青着脸”嘲笑“我”。拟人手法。  (4)现实中的山,也是一种阻碍他们想实现的实际生活的世界。大海,一个想象中世界。

四、作业:读一读写一写 每个词一行,每行5遍。

 

第2课时:重点是讨论第2节诗,感知全诗内容,感悟人生。

教学过程():

一、字词擂台赛,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略   

二、朗读第2节,思考、分析:

1、  自己大声读(要求读出语气来,体会作者感受。)

2、  投影下列问题,分组讨论:

(1)这一节中的“山”与“海”又指什么?

(2)指名朗读“因为我听到还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

(3)指名朗读“在山的那边,是海吗?……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你对这些诗句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1)“山”重重艰难险阻,“海”理想境界(“用信念凝成的海”要到达理想境界,必须历尽千辛万苦,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  (2)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渴望理想的实现。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荡,鼓舞“我”不懈地奋斗,滋润着心灵;充实而有活力,给“我”鼓舞,令“我”激动。枯干:对理想的渴望。(3)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顶峰,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

三、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围绕: 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2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