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扬帆学习网文章频道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浏览次数: 173次| 发布日期:09-07 18:02:34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http://www.yf1234.com 小学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小学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www.yf1234.com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分四个步骤:(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3)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寓言。通过学习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yf1234.com

上一页  [1] [2] 


小学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