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f1234.com
本级预算安排监测工作经费70万元,为18省辖市畜牧局统一配备专用电脑和传真机,统计监测员统一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各监点调查员配备了计算器,保证监测工作更方便、快捷。对于农业部下拨的统计监测经费,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要求,专户管理、专款使用,及时拨付各监测县,并监督监测县把村级调查员的调查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发放。五是强化能力建设。针对统计人员岗位不固定、人员变动频繁、工作随意性强等问题,我们以强化能力建设为重点,确保统计员队伍的稳定,要求各地严格选拔、加强培训、相对稳定,强化统计队伍的建设,明确提出统计工作不要求上下对口,但必须明确机构、固定专人,特别是要为统计监测人员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在职称考评、晋升提拔给予适当倾斜。我局还公布了咨询电话,建立与统计监测人员的联系制度,市、县、乡、村统计员可以直接和省局联系,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六是加强会商协调。我局统计监测职能整合后,加强了部门会商协调,先后与统计部门建立了统计会商制度,共同把握发展的态势;与农调部门建立了生产调查制度,摸清实际生产的状况;与商务部门建立市场分析制度,把握市场销售与价格的趋势;与发改财政部门建立政策协调制度,研究制订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四、开展生态环保养猪情况
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畜牧业科学发展的长远之计和根本之策。生态环保养猪法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一项养猪新技术。去年以来,我省积极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法,召开了现场会,并与各省辖市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每个乡镇至少要建设1个生态环保养猪场。生猪调出大县都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生态环保养猪。由于领导重视和政策推动,生态环保养殖新技术在我省普遍推广和应用,截止20xx年底,全省生态环保养猪场达到921个,其中529个已建成投入使用。
我省荥阳市17个养猪场投资350万元新建生态环保养猪猪舍28栋14000平方米,饲喂生猪9000头。另有14个养殖场正在实施标准化生态环保猪舍的改造。他们主要做法是:一是成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了“生态环保养猪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畜牧局长亲自挂帅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局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抽调业务骨干成立推广环保养猪技术辅导组,深入一线,具体解决工程进展中的各类疑难问题,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宣传,舆论促动。以强化宣传为抓手,采取技术培训、发放光碟等宣传材料、制作环保养猪技术明白卡和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上设置专栏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生态环保养猪技术,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营造了好的氛围。三是打造样板,示范带动。在养猪集中乡镇选择有一定规模、示范带动能力强和积极性高的养猪企业,进行重点帮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建设标准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场户,对推广环保养猪新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全程跟踪,搞好服务。对新建和改造的生态环保养猪场,一方面组织技术专家,入场入户、现场指导,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资金和生猪奖补资金要向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法的场户倾斜,大力扶持生态环保养猪法场区建设。
五、问题及建议
(一)继续落实扶持政策。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要求中央和地方按6:4的比例补贴,这样对于河南这样的养殖大省,地方财政压力太大,特别是县级财政压力更大,建议减少或免去地方配套。建议扩大对标准化规模场和良种繁育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加大生猪良补力度,扩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额度。
(二)加强信贷服务、解决养殖业贷款难问题。畜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弱势产业,广大农户融资渠道少,担保难,长期以来养殖企业种猪、猪舍等不能用来作抵押的状况依然存在,农民无法从银行借贷到扩大畜禽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资金问题已成为困扰养殖场户扩大生产规模的“瓶颈”。建议在制定政策时能拨出专门资金,成立畜牧业发展信用担保中心,有效解决养殖场户融资难问题,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落实养殖用地问题。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殖用地对规模场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特别是08年下半年,国土部门进行用地情况督察,一批养殖场被迫推倒已建成的畜禽舍,既浪费了资金,也挫伤了积极性,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大批农民工返乡后,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畜牧养殖业的意愿强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提出要“落实养殖用地问题”,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需自上而下进行,因此要落实养殖用地还需要农业部协调。
2017年省畜牧业生产情况工作汇报